日期:2018-12 浏览:2932
“空巢”一词最开始是形容留守老人,但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化率的提高,“空巢青年”慢慢诞生于城市之中,所展现的是城市外来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积极、阳光、具有拼搏精神,对未来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憧憬;但他们又孤独、仿徨、自卑、无助。他们很喜欢这个城市,拼命的想在这里有一个立足之处,却时常感觉到这个城市离他们是那么的遥远。
他们中有的拥有自己的房产,有的住在合租房中。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冰箱冷冻室塞满了东西,冷藏室却空空如也;电视就像印在墙面的一幅画,几天甚至几周都听不到声响;灶台堆满了灰层,抽油烟机却很干净;屋子的某个角落里那闪烁着绿灯的光猫仿佛在宣告这间屋子还有人住着。
他们每天的行程很简单,起床--上班路上--工作--下班路上--到屋(还不能称之为到家,那种“地方”还谈不上是一个家)。他们一个人坐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万家灯火没有一盏为他们点亮归家的路。外地的朋友问道:这个城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他们的回答往往是:不知道啊,我都没怎么出去玩过。是啊,再好玩的地方,再好看的景色,没人陪伴一切都毫无意义。
在工作中他们积极主动,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那是一种“被需要”的认同感,这种微弱的存在感以至于转变成为他们对这个城市的眷念。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大城市有它喧嚣的地方。例如在成都的少陵路、九眼桥等地方,有各式各样的酒吧,空巢青年偶尔去发泄,离开时醉眼朦胧地看着满街的霓虹灯,一切都变得那么的模糊。回到屋子,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没有人在骂声中为他们递上一双拖鞋,迎接他们的是那冰冷的房屋和冰冷的空气,胃里翻江倒海抱着马桶吐时,更没人为他们端上一杯温暖的白水,轻轻的拍着他们的后背擦拭着额头上的冷汗。
在感情上他们心中往往住着一个人,那个人是如此的完美,以至于占满了他们心中所有的空间。家中父母不停地催促:你年纪不小了该结婚了,我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可以打酱油了。于是听从安排见了那个家里认为“合适”的人,两人相约共进晚餐,吃饭时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整场听不见笑声。一段时间后断了联系,给家里的答复是不合适,究其原因还是不能接受一段没有感情的恋爱。
他们最好的朋友是游戏和手机,当他们工作上仿徨无助;生活上孤立无援;感情上满身伤痕时,游戏和手机是他们最好的宣泄地。他们一遍一遍的刷新着朋友圈,偶尔点赞,但从不评论,即使是喜欢的那个人也是一样,他们害怕满腔热情遭遇冰冷地对待。
深夜与孤独是最好的伙伴,它们像美酒和香烟一样让人沉醉和迷失。当车流停歇、霓虹渐灭,城市开始变得安静,这是空巢青年最难熬的时候。他们很想倾述,但打开手机通讯录时,看着满屏的名字却不知道该打给谁,能做的便是放下手机,端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关掉灯光,蜷缩在被窝里,孤独感扑面而来,侵蚀着他们的灵魂。多少个夜晚他们抱着枕头抽泣,无助的泪水流进嘴角是那么的苦。
空巢青年背负着孤独“享受”着城市的喧嚣与繁华,犹如生长在华山峭壁上的那一株迎客松,经历着狂风与大雨的洗礼。他们坚强,在逆境中努力成长,不去抱怨生长环境,如果不能忍受这份孤独与寂寞,又怎能名满天下。
空巢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个空巢青年都有一个梦想,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梦想他们才能忍受着这一切,哪怕现实是这么的残酷,他们都踏浪而行从不迷失方向。